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勘误《静方鼎》发现召穆公夫妻易子智救周宣王姬静文字史证 图
返回列表
查看: 76704|回复: 0
收起左侧

[网友爆料] 勘误《静方鼎》发现召穆公夫妻易子智救周宣王姬静文字史证 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6 1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1 于 2024-1-6 19:20 编辑


2024勘误《静方鼎》发现召穆公夫妻易子智救周宣王姬静文字史证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很多国宝重器还都流落海外。关于青铜静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静簋》之外,日本出光美术馆也收藏有一件西周早期後段的《静方鼎》。《文物》1998.05《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的靜方鼎》刊载静方鼎,通高32.7、口横25.6、口纵20.3釐米。体呈长方槽形,窄沿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湼蛊降祝?臈l柱足,四角和四壁中部各有一道扉棱。口沿下饰双夔组成的兽面纹,四壁饰外卷角兽面纹,两侧填以短尾倒立的夔纹,兽面均以四角的扉棱为鼻梁,足的上部饰浮雕兽面,器内壁79字的铭文。
《020241静方鼎》器.jpg

《020241静方鼎》拓片小.jpg


wenw199805静方鼎刊载图.jpg


《020241静方鼎》文物译文.jpg

    《文物》1998.05《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的靜方鼎》【专家译文】:隹(唯)十月甲子,王才(在)宗周,令/師中眔静省南或(国)相(?),/类莅设(居),八月初吉庚申至,告/于成周。月既望丁丑,王才(在)成/周大室,令静曰:“嗣(?)女(汝)采,嗣(?)/才(在)曾噩(鄂) (師)。”王曰:“静,易(赐)女(汝)鬯、/旃、巿、采(罥)。”曰:“用事。”静/揚天子休,用乍(作)父丁/寳(阝+尊)尊彝。
    自《文物》1998刊载《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的靜方鼎》26年来,在中国文物考古界刮起了一股《靜方鼎》研究旋风,文物考古各家纷纷撰文发表关于《靜方鼎》的研究文章。
《020241静方鼎》央视截图.jpg

    2017年央视《探索发现》栏目 20170227 曾随之谜(二)谜团

视频链接:http://tv.cctv.com/2017/02/28/VIDEvY55KnXTgAR2RVxqOdhx170228.shtml

   
《探索发现》
专题介绍了《静方鼎》,考古专家将《静方鼎》考论为“周昭王南征荆楚时曾派静统辖,驻扎在曾和鄂的王师部队。

    清华大学李学勤1997年撰文《静方鼎与周昭王历日》后又《静方鼎补释》、北大徐天进等对该鼎进行过讨论和观摩。均将鼎考论为周昭王南征前命师中和静省南国设置行宫,任务完成后回到成周,周王又再次让静去管理曾鄂两地的军队,即铭文所曰“在鄂、曾师”。静方鼎铭文可与“安州六器”之中甗铭文相印证,不仅是周昭王南征史事又一实证,而且其重要性更体现在鄂与曾国之间的关系。
    北大教授徐天进撰文《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摘要】: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中有一件静方鼎,有铭文9行79字。从该器的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当属西周早期。铭文内容或认为与昭王南征有关对研究西周册命制度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本期刊发了有关介绍和研究文章。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懋镕教授发表《静方鼎小考》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内侧有铭文9行约79字。与静方鼎铭文的内涵最为贴近的有中方鼎与中甗,可资比较,其关联之处十分清楚。1.人物相关联:中方鼎与中甗的器主“中”,即静方鼎铭中的“师中”。在中方鼎与中甗里,中奉周王之命南行视察;在静方鼎中,则是静与中同行视察。中方鼎的中在静方鼎中被称为“师中”。一种可能是在中方鼎?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占奎《关于静方鼎的几点看法》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铸有长篇铭文,对于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和月相研究均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关于静方鼎的时代。张懋镕认为此器当属昭王。唐兰先生曾推断中方鼎、中甗等器属昭王世,静方鼎所记之事与中器所记是同一件事,因而此器也应属昭王世。
    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专家、先秦史研究专家、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恩田来的很猛撰文《静方鼎铭文辨伪》,认为《靜方鼎》是利用商代晚期的方鼎,伪刻了昭王伐楚的铭文,不能作为研究昭王南征伐楚的史料。
    近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中,周成王迁都于“成周”,周武王“宅兹中国”于“成周”,“成周”为河南洛阳的“洛邑”,是两项研究重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依据《静方鼎》铭文历日研究,周王耗时两月余从宗周到成周,认为宗周与成周相距遥远,推论成周当在千里之外的四方湖?并撰文“成周非洛邑 而为中国四方湖古城”发表。
    至今考古各界多把《靜方鼎》厘定为周昭王时器?《靜方鼎》到底是不是周昭王时器?《靜方鼎》铭文到底记载了什么?西周的成周城到底在哪儿?25年来考古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互不想让,至今仍然难以定论?
    本来一件区区八十字铭文的西周青铜器,众多考古专家争相研究,按说不会有太多太大的分歧和疑问?没想到就这样一件青铜鼎令中外考古专家们集体抓狂头疼,几十年研究依然还争执不下?
    经过多年研究《静方鼎》铭文后发现,所见铭文图片拓片都模糊不清,铭文文字笔画多难以辨识,无法准确厘清铭文文字,当是《静方鼎》研究混乱的原因所在?连铭文笔画都看不清,哪个专家说有好深入的研究都是不可能的?研究认为想要彻底厘清《静方鼎》必须首先在铭文上下大功夫?为此首攻看清《静方鼎》铭文问题。为了能够看清《静方鼎》铭文笔画,多年来可谓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反复放大观看、黑白调处之外,还对《静方鼎》器铭文做了冷暖色调的特别处理,才勉强能够看清楚《静方鼎》铭文部分关键字的笔画细节,终于在数年之后逐字甄别识译出《静方鼎》全部铭文获得重大研究突破。
《020241静方鼎》器铭冷暖合.jpg

    关于《静方鼎》铭文,因为《文物》发表的拓片质量欠佳,实物又收藏在日本,众多考古专家在看不到文物实物、无高清照片的情况下,均将铭文第二字到第五字译为“十月甲子”。研究整个铭文发现,先十月后八月,时间顺序不对难以理解?特别是第二字从拓片看是很像十字。放大处理铭文后才发现,器铭上的第二字有十字结构,靠下有模糊的长横结构,研究七和十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后发现,《静方鼎》铭文第二字符合七字甲骨文金文演变,当译为七字。译为七月后,就与之后的八月时间顺序相合了。
《020241静方鼎》七十铭演变对比图.jpg

《静方鼎》2-5字铭文与七十甲骨文金文演变对比图

《020241静方鼎》器铭毓母图.jpg

    《静方鼎》铭文中三次出现的明显是“母”的字和带母部的字,特别是《静方鼎》铭文第五行第六字,铭文笔画模糊难辨,放大处理后才勉强看出,左部每字,右上部似古、点上翘的横和口的笔画,右下部三竖似川的痕迹?反复辨认才终于艰难的辨认出“毓”字?毓字与其后的母组合为“毓母”。
   “毓母”的勘误发现,令我激动不已,特别是“毓母在鄂師,在曾鄂,赐王曰静”句,的信息量非常大。12字铭文明确的记载了与周宣王童年悲惨遭遇相符的西周重大历史事件。“毓母”二字讲出了周宣王曾为人子、被人收养的经历。“毓母在鄂師,在曾鄂”,记载了幼年太子时的周宣王在父王被国人驱逐抓太子是危机时刻,曾被召穆公易子相救,并让太子秘密随伐鄂国曾国的大军辗转至曾国鄂国,此时毓母与周宣王均受到军队的严加保护。
    “赐王曰静”四字更是精准,道出了“毓母救王之时,为保万无一失特赐太子周宣王名静(静极有可能是召穆公之子名?)。“毓母”在这危急关头,临危不乱机智果敢,毅然绝然的想出“改赐王曰静之名”计谋,一个静字静名、像狸猫换太子一样瞒天过海、一举避开所有人的耳目,令太子成功的躲过这次大劫。自此周宣王在军中,对任何人不以太子之名称呼,对外统一称呼毓母所赐的静名。这样太子假召穆公之子之名,名正言顺的合理安全的跟随于毓母左右”。“静名”静字,对于周宣王来说,是万全之策的保命之名。所以,静字静名,让周宣王刻骨铭心没齿难忘,昭告天下一生只用这个救命之名。
    《静方鼎》铭文第二行第五字,考古专家一致译为“省”字,经过放大细致甄辨发现,该字与上下字空间不大,上为牛下为口部,与下部的口部与南字间隔很近,明显是口部的告字。之外告字与上文王令通告吻合相符。
   
《静方鼎》铭文的七月甲子,七月五日。八月庚申:是八月初八日。八月丁丑:八月廿六日。
    毓:毓 yù〈动〉(1)生育,养育,同育。毓母毓父:养父养母。
    鬯:chàng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捋清《静方鼎》这些关键铭文文字,再来研究《静方鼎》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02024静方鼎》考古专家译文与卧马先生译文对比图X.jpg

1998《文物》刊登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静方鼎》专家译文与2024卧马先生勘误译文对比图

    2024卧马先生勘误81字《静方鼎》译文:惟七月甲子,王在宗周令:師中衆静,告南國相督候,八月初吉庚申,至告于成周。月既望丁丑,王在成周大室,令静。曰:“毓母在鄂師,在曾鄂,赐王曰静”。赐母秬鬯、旂巿、采羅母。赐曰用庚,揚天子休。用作父丁寳尊彝。
勘误出与《静方鼎》铭文笔画相符的文字,只是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准确断句也是解读《静方鼎》的关键。经过反复推敲斟酌,严格按照勘误出的文字本意为基准,以尊重还原青铜铭文的文字本意为标准进行句断,解读之意令人震惊。
    2024卧马先生勘误《静方鼎》解读大意:在周宣王姬静继位初年,公元前828年七月五日的甲子之日在宗周宣告王令:军師之中衆多名静之人,通告南方各国之相、督、候等,在八月初八庚申日之前,至告于成周王城。八月既望廿六的丁丑之日,周宣王在成周大室,向各国之相、督、候与王公大臣亲宣静令。周宣王曰:“毓母昔在鄂師,在曾鄂之时,即赐本王名静”。为报毓父毓母的救命之恩和养育之恩,本王特赐秬鬯、旂巿、采羅于毓母。赐曰用庚之器,毓母褒揚天子之德而休。用作养父召穆公父丁宝尊鼎彝记之。
    没想到,言简意赅的81字《静方鼎》铭文居然记载了与周宣王生事相符、与《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相符的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勘误解读出印证发生公元前841年之前,中国信史开启准确纪年的共和之年时,周厉王出逃,国人追杀太子静,千钧一发之际,召穆公夫妇以国家大事为重,大义凌然的舍子救太子,并养育太子传人,太子登基称王,不忘救命养育之恩,重赏毓父毓母的感人历史事件。含泪译释完《静方鼎》铭文,“毓母”二字,印证周宣王幼年惊险遭遇曾为养子的经历,周宣王登基之始,不忘养父养母救命之恩,报答恩重如山的养父养母的养育之恩而感动。
    《静方鼎》81字铭文佐证,《静方鼎》当铸于周宣王登基之年。干支纪年历日证明《静方鼎》铸于公元前828年八月廿六的丁丑日前后,距今约2852年。
    《静方鼎》81字铭文记载的七月甲子周宣王下令,南方诸侯在八月庚申日前至成周,八月丁丑周宣王在成周大室赐母令静称王与周宣王生事历史记载相符,不存在用七八两月七十五天从宗周赶到成周的宗周到成周相距千里之说?所以成周绝对不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四方湖去?
    勘误解读完《静方鼎》铭文如释重负,综合研究后才发现,二十多年来所有考古专家集体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在铭文文字甄别上下够功夫?在没有捋清铭文到底几个字?铭文到底记载了什么、说了什么事儿?仅瞎子摸象般仅据部分铭文文字、一字多译、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不以铭文文字为据,靠引证其它青铜器铭文、就武断的下考古结论,肯定会存在严重的考古问题?如果完全厘清《静方鼎》铭文后,相信每位考古专家都不会贸然的说《静方鼎》是周昭王时器了?因为81字《静方鼎》铭文中,即没有一个关于周昭王名讳的字儿,也并没有说昭王伐楚的事儿?无以考论《静方鼎》为周昭王时器证据?
    想到这件详细记载周宣王为太子时召穆公义无反顾舍亲生儿子之命救太子的惊险往事,周宣王登基称王时首先重赏“毓父毓母”救命之恩养育之恩的《静方鼎》,至今依然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出光美术馆里,令人十分沮丧心里有说不出的悲伤难过,期待国家文物局依照相关法律早日追回国宝重器,让国宝回家。
                                         2024 1 6  于老河口 卧马居
参看:

    周宣王:为周厉王之子。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国人对此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召穆公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国人杀召穆公之子,太子静得以幸免遇难。国人平息怒气离去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一说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召穆公:姬姓召氏,名虎,召邑(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召幽伯之子,母为召姜。召公奭次子的后代。当时周厉王暴虐,召虎多次劝谏周厉王不要施加重税,不要忽视民怨,不要堵塞民众的言路,周厉王都不从。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召穆公藏匿太子,并用其子作为太子的替身,太子于是脱险。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即位,召穆公与周定公辅佐周宣王,史称“周召共和”。在方叔伐楚之后,召穆公率军征伐淮夷,开辟疆土。召虎与方叔,皆是宣王中兴的中流砥柱,二人常常被后世作为重臣名将的代表,合称为“方召”。
    藏匿太子: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召虎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虎家,要求召虎交出太子。召虎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君王不听,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灾难。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君王会认为我是因为愤怒而杀死太子吧?身为人臣,即使遇到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待奉天子呢?"召虎召唤了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静出外应对众人,太子静得以脱离危难。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不但承受住了周朝当时面临的巨大压力,对周朝来说,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为后来的宣王中兴、国力壮大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国的历史只能是传说和半信史,时间脉络十分模糊,只能够通过文物考古追溯,准确性是不够的。所以说,共和行政对于中国的历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