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邓州汲滩大桥附近,出现了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飞蛾。如黑色浓雾盘旋,让当地居民惊呼不已。视频流传到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热议。
网友热议
有人说这种虫子叫做“涨水蛾”,标志着会有大暴雨的发生!是真的吗?这条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担忧。记者从前往现场勘查的邓州市森防站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根据研究现场遗留的飞虫尸体,判定这些飞虫不是飞蛾,而是蜉蝣。
△蜉蝣(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州市农业农村植保专家张光先介绍说;这种现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邓州市汲滩镇七里河大桥上近年来已经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发生在2009年。“蜉蝣幼虫对环境要求很高,这些蜉蝣大批量的集聚,说明该地的环境很好,没有受到污染。”
邓州市森防站李俊红说,由于那条短视频的快速传播,今天晚上他们赶到现场后,发现当地已经有不少人在桥面上等待,希望能看到短视频里那种飞虫乱飞的壮观场面。
不过,一直到晚上8时30分许,现场民众所期待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现场也没看到飞虫的身影。昨夜的桥面已经被清理,不过还有一部分飞虫的尸体残留在桥面上。
△现场画面
蜉蝣成虫生命仅几小时 为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那么,相信大家都想了解,蜉蝣是什么生物?蜉蝣,听起来很熟悉,但讲起来,却不知道它的习性和样态。
△蜉蝣幼虫(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界各地的河流和小溪边都生活着蜉蝣。蜉蝣的幼虫在水中成长,但在每年的6月左右化为成虫后,即不饮不食,交配后几个小时就结束了生命。)
其实,和鳄鱼一样,蜉蝣可以称为活化石了。它是一种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石岩纪,距今至少2亿年历史,是最为原始的有翅昆虫。蜉蝣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翅膀不能折叠,体型细长而柔软。
这种小虫子,很早就进入中国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诗经》有一篇专讲蜉蝣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大文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也有蜉蝣的身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渺小的蜉蝣放到广阔的天地之间,以映衬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漫长。
所谓,“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冰”,“蜉蝣不知朝暮”。有种说法是,蜉蝣朝生暮死,生命极为短暂,仅有几小时。
业内专家说,蜉蝣在成虫期是不进食的,所以对人类和农作物都没有危害,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记者了解到,蜉蝣的稚虫在水中要经历10-50次蜕皮,有的升到水面,有的爬到石块或植物茎上,通过羽化,进入蜉蝣特有的陆生、有翅、亚成虫阶段。
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蜉蝣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交配上,所以才有了朝生暮死的说法。蜕皮,练习飞行,恋爱,交配,产卵,忙碌的一生,浓缩在短暂的时间内,才形成了短视频里震撼的场面。
未来几天南阳有强降雨 局部可能还会出现暴雨
那么,既然判定是蜉蝣了,是不是意味着,涨水虫的说法不攻自破?当地未来不会出现大的涨水或洪水过程?
未来几天,南阳所在的河南南部地区将出现较大强度降雨,局部还会有暴雨,需要做好必要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根据气象预报,16日也就是周一白天,全省多云间阴天,沿黄及其以南有阵雨、雷阵雨,其中南阳、信阳两地区局部有中雨。
17日,全省多云间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其中南部、西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或暴雨。
18日,全省多云转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其中北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昆虫聚集都有哪些原因?出去蜉蝣这种是为了交配而扎堆,那么其余的很多昆虫都有扎堆景象,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简单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像飞蛾,飞蛾扎堆一般都是因为有明显的光亮。“飞蛾扑火”相信都听过,飞蛾追逐光亮是特性,当有一处十分显眼的光亮的时候,自然就会吸引中队的昆虫扎堆。 比如像蚂蚁扎堆,小时候就有听过“蚂蚁扎堆要下雨”的俗语。蚂蚁是一种天气预报器,很多时候蚂蚁要是一起搬家,那么就说明可能会有一场大雨来了。 再比如像老鼠扎堆,可能就是会有地震啥的。但反正总的来说,动物们扎堆出现,无非就只有这么几个原因:气候、繁殖、环境、交配。因此在搞清楚了动物们为何扎堆,自然也就能掌握其中的隐含信息了。 总结:
曾听人说:“我这一生就像蜉蝣”,原来现在才知道蜉蝣原来是一种昆虫,并且还有这样的特性。邓州蜉蝣事件并非一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强大,并未生活在当地,也并未见过这样景象的人难免惊讶。但是相信了解了动物们的特殊行为之后自然也能理解了,理解为何这样也就不会恐慌。 |